中国现代教育装备
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
刊号:CN11-4994/T(国内) ISSN1672-1438(国际)
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
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
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
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>> 首页 >> 期刊导读
高教 普教
总465期 总463期 总461期
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
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
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
 装备时空 更多>>
《中国现代教育装备》杂志2025年暑期系列活动成功举办
 编务说明 更多>>
 期刊导读  
AI时代教育范式的重构困境、理论建构及生态设计
来源:《中国现代教育装备》杂志 时间:2025-9-29 14:46:32
  [导读]AI通过重塑教育主体关系、重构教学空间形态、重建知识传播秩序,引发学校教育生态的深层变革。研究旨在揭示AI应用中存在的数据霸权遮蔽育人本质、算法规训消解主体自由、虚拟扩张侵蚀公共空间等异化风险,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底,融合技术哲学与空间伦理学视角,提出包含技术嵌入性、空间交互性、伦理生成性三维特征的生态设计框架,构建“技术祛魅化、空间再道德化、伦理具身化”的AI赋能于教育的生态设计路径,以期实现智能技术与教育人文的共生共融。

  随着AI的飞速发展,学校教育生态正面临一次深度重塑[1]—既改变了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,也改变了教学空间的存在形式,还改变了知识传播的形态。2025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,明确提出打造AI教育大模型,建立基于大数据和AI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;加强网络安全保障,强化数据安全、AI算法和伦理安全。AI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风格,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内容及个性化学习可能,但过度依赖技术也可能导致教育出现不平等,限制学生接触多元知识的机会,形成“信息茧房”,使学生逐渐丧失认知多样性。此外,还可能引发数据隐私、算法偏见、教育空间商业化等问题。

  一、AI时代教育范式的重构困境

  二、AI时代教育范式的理论框架建构

  三、AI时代教育范式的生态设计路径探索

  四、结语

  为避免AI赋能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,应出台并不断完善AI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边界和伦理要求。同时,应设立AI教育产品的“负面清单”,对可能引发伦理风险的技术应用进行限制,以确保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符合教育公平、学生权益保护等核心价值,从而重塑“AI服务于教育”的价值共识,促进教育生态的良性、可持续发展。

  参考文献

  [1] 严从根.公共空间意识教育:问题与实施—技术物道德化的角度[J].教育发展研究,2024,44(10):13-20.

  [2] 赵建华.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与重塑[J].电化教育研究,2024(12):37-43.

  [3] 彼得•保罗•维贝克.将技术道德化:理解与设计物的道德[M].闫宏秀,杨庆峰,译.上海: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,2016.

  [4] 王驰,雷震.对数字空间正义原则的考察与省思[J/OL].学术探索.[2025-08-23].https://link.cnki.net/urlid/53.1148.C.20250707.1326.004.

  [5] 张刚要,梁青青.人工智能的教育哲学思考[J].中国电化教育,2020(6):1-6.

  [6] 王健宗,李泽远,何安珣.智能系统与技术丛书:深入浅出联邦学习原理与实践[M].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21.

蒋新成1 黄兴洪2 刘文凯3 陈明建4

1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实验小学 2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

3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学校 4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


本网版权声明:
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,版权均属于《中国现代教育装备》杂志(www.zgxdjyzb.com),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、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、视频,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。未经授权,擅自使用者,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关于我们 | 期刊导读 | 顾问专家 | 法律声明 | 广告业务

Copyright(C) 《中国现代教育装备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 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(100191)
高教邮箱:cn11_4994@263.net
基教邮箱:cn11_4994@163.com
电话:010-82098610

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